剖腹產後的醫療糾紛

  • by 150cm媽咪
  • 3 Years ago
  • Comments Off

只要是開刀都會有風險,有剖腹經驗的媽媽都知道,生產前雖然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但是上了冷冰冰的手術台,腦海裡的跑馬燈即開始瘋狂旋轉。

手術前,院方都會先說明手術的風險並要求術者簽署同意書。預約好剖腹的時間後,只要洗好澡,吃完大餐,拿起準備好的產前包就可到醫院報到。

進入手術室前要確保指甲油卸掉因為這會影響偵測血氧的感應器;而且老公無法陪同進入手術室待產及剪劑帶,這也是其中剖腹產的缺點之一

手術開始時,麻醉師會先注射麻醉藥到後脊椎;此時術者需放鬆身體,若太緊張至肌肉緊繃,有可能會導致麻醉師無法順利找到注入的位置。麻醉注射成功後,大約3~5分鐘,術者下半身會逐漸失去知覺。雖然上半身維持清醒,但躺在冰冷的手術台上,你還是可以感覺到醫務人員在下半身的忙亂;此起彼落的交談在耳邊響起,但此時的你只能在內心祈禱一切平安無事,寶寶能安全誕生。若無意外,約半小時的時間就能聽到寶寶宏亮的哭聲,醫護人員會讓您看過寶寶後就讓您睡去並開始做傷口的縫合。

某術者再剖腹出院後不久發生雖不是自然產但卻有陰道炎的狀況。回診時,醫生也不以為意,只是開了一些發炎藥。一個月過去了,術者的疼痛狀況並沒有好轉,而且下體還發出了嚴重的惡臭味,洗澡時也能撫摸到硬體。最後,術者去了另一家診所做內診,醫生方從下體取出兩大捆充滿血跡且腐臭的紗布。原來術者因剖腹後發生血崩的狀況,醫護人員在幫忙止血時在陰道塞了兩捆紗布,但在出院時忘記幫其取出。術者因不知體內塞了紗布,所以身心整整被折磨了一個月,體重嚴重下降月子也沒做好。在這種狀況下是否要提告院方的疏忽,全看術者本身的感受和想法。若是覺得院方的態度讓人感到不適,或是沒有受到應有的對待,建議可以先採取以下舉動保障自己的權益。

首先:
01. 內診時所取出的紗布可拍照或留存作證
02. 可以先到剖腹的醫院申請手術看診病歷資料(通常與申請出生證明同一個部門,約2~3工作天),像是放了多少捆紗布或是何時取出,也會記載清楚;但要注意不要說是為了醫療糾紛使用,以免打草驚蛇。可稱為了保險用途
03. 物證都收集好後,可尋找合適的律師商討事件的經過(律師的價位平均落在台幣4萬~10萬間,其中不包括出庭的費用)
04. 若不想把事件鬧大,可做私下調解。調解的好處在於解決雙方糾紛的同時也可以省去出庭費用,醫生即可維持自身形象

醫療糾紛的協調時程通常會拖至好幾個月或半年不等才會達成共識。先由代表律師聯絡院方法務科做溝通。溝通過程中,受害者可提出自己所受到的傷害及不滿,若院方想平息糾紛通常會於協調階段就同意給付術者合理的賠償金額。賠償的範圍如精神損害撫慰金,醫療費,交通費等等.。醫療事故的賠償金額以不同的傷害等級而異。若院方不願承擔責任,或不愿意承認過失,較積極的律師則會以採取告知媒體新聞為最後通牒。

為了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媽媽們在選擇醫院及接生醫生這一環變得特別重要。選擇自己信任的醫生及環境設備齊全的醫院,除了可以讓生產路程順利外,生小孩的心情也能放鬆不少。

喜歡這篇文章,也別忘了幫寶寶療癒站粉專按讚喔!

延生閱讀:

01. 你準備好備孕計畫了嗎?

02. 寶寶在媽媽肚子十個月做什麼?

03. 胎教很重要

04. 選擇自然產或剖腹產?

05. 請月嫂或是住月子中心更好?

06. 面試時如何挑選好的月嫂?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
記得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共勉之!

合作邀約:unitedquid.tw@gmail.com

Copy link